他们是新中国唯一的将军夫妻,携手走过30年的风雨人生,一生抚养了20多个孩子,但没有一个是亲生的。他们就是甘泗淇和李贞夫妇。
作为开国将军,他们的生活却异常朴素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
甘泗淇将军在党内的学历相对较高。年轻时,他在家乡读小学,然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山中学,之后进入了湖南师范学院(现湖南大学)。在学校,他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,并深受革命潮流的影响,积极参与了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甘泗淇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理念,意识到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。因此,他决定加入这场伟大的救国事业。
展开剩余85%1925年,甘泗淇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,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27年,党组织派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期间他在苏联待了三年,直到1930年才返回中国。回国后,他被派往上海从事秘书处的文字翻译工作。1931年,组织将他调到湘赣苏区,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。
甘泗淇和李贞的相识发生在长征时期,二人的爱情故事也非常动人。李贞的家庭极其贫困,父亲早逝,母亲抚养她和几个姐妹,生活十分艰难。由于家中没有男丁,6岁的李贞被送去做童养媳,结果遇到了不负责任的丈夫,忍受着虐待和打骂。然而,李贞并不是忍气吞声的那种人。她所在的村子里有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宣传,李贞深受启发,决定为妇女解放和国家解放献身。
为了追求自由,李贞决定投身革命,最终获得了脱离古家人的机会。此后,她离开了家乡,前往湘赣边区,成为妇女团的团政委。虽然李贞在1932年与第二任丈夫张启龙结婚,但这段婚姻并未维持多久,最终以离婚收场。李贞此后一直保持单身,而甘泗淇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伴侣。两人虽然都没有结婚,但彼此心中都有渴望,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。
直到1934年11月,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来到李贞的住处,本是讨论工作,没想到聊到了婚事。陈琮英看着李贞独自一人,便主动提议将甘泗淇介绍给她。李贞起初并不愿意,因为她认为甘泗淇是个高学历的留学生,而自己是个童养媳,觉得自己不配。然而,甘泗淇却很看重李贞,认为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。听到这些,李贞心里涌起一丝温暖。就在大家的撮合下,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。
1935年,他们举行了婚礼,正式结为夫妻。长征期间,李贞怀孕,但红军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,再加上长途跋涉的劳累,孩子早产,七个月时就出生了。不幸的是,由于缺乏奶水和营养,孩子未能挺过草地,最终夭折。这给李贞带来了极大的打击。她产后身体虚弱,又因为没有好好调养,最终失去了生育能力。尽管如此,甘泗淇并没有因此感到遗憾。他更关心的是妻子的健康,而不是是否能有自己的亲生孩子。
新中国成立后,甘泗淇成为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,李贞则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。在抗美援朝期间,他们夫妻俩双双入朝参战。1955年,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,李贞则被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唯一的将军夫妻。
虽然两人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,但他们却收养了20多个遗孤,把这些孩子当成亲生儿女一样抚养,悉心教育,送他们上学,期望他们将来能有更好的前途。孩子们在他们的教养下都成长为优秀的人,成绩优异,性格独立,生活自律,从未因父母是将军而有所特殊待遇。
尽管甘泗淇和李贞的生活条件不算富裕,他们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,衣服上常常有补丁,家具也已旧破。甘泗淇和李贞把心思全部放在孩子们身上,竭尽全力支持他们的成长。夫妻俩最大的心愿,就是看着这些孩子都能够成材。然而,甘泗淇没能活到那一天。
1964年2月,甘泗淇因心脏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,享年61岁。李贞失去了心爱的丈夫,悲痛欲绝,但她并没有因此崩溃,而是继续工作、照顾孩子们。最终,在她的精心抚养下,所有收养的孩子都成才,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。尽管如此,李贞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。她穿的衣服常常是十几年不换,家具坏了也舍不得更换。即使孩子们来看她并想给她买些东西,她总是婉言拒绝。
1990年3月11日,李贞在北京去世。她的一生简朴、节俭,生前积攒的所有存款都交给了党费和儿童基金会。甘泗淇和李贞这对夫妻是革命中的模范夫妻,他们相识虽晚,却始终相互扶持,携手并进。虽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,但他们将20多个孩子抚养成才,过得充实而有意义。
李贞从童养媳一路走到开国少将的地位,是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,堪称当代的花木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